学校简介

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,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“世界一流大学”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。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8年的办学历史。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;1995年更名为中山学院,实行省市共管,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;2002年至今,合作双方共同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;2016年以来,学校先后被遴选为“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”“省市共建”高校、广东省高等教育“冲一流、补短板、强特色”提升计划建设高校。

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,秉承“厚德、博学、求是、创新”的校训,发扬“敢为天下先”和“爱国奉献”的精神,以“质量立校、人才强校、文化兴校”为三大核心战略,坚持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”“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”双轮驱动,深入推进落实“省市共建”“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”和“冲补强”提升计划各项任务,以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,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,选准方向,抓好重点,创新机制,加快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,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。

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人数近1.8万人,录取分数、投档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,设有电子信息学院、机电工程学院、计算机学院、材料与食品学院、人文社会科学学院、管理学院、经贸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艺术设计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体育部11个院(部)。

(一)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

学校积极融入到区域创新驱动战略中,集中优势资源,凝练特色与优势,以目标导向推动学科建设落地生效,“计算机应用技术”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,“电子科学与技术”“工商管理”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,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,“电子科学与技术”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”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”为广东省高等教育第一轮“冲补强”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,省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。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,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,工、管为主干,工、管、经、理、文、法、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,学校现有39个本科专业,其中,“电子科学与技术”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法学、工商管理、电子商务、产品设计”等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“应用化学、英语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、食品质量与安全、环境设计”等18个专业为广东省优质专业,“软件工程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电子信息工程”4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。

(二)持续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

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凸显“实践+创新”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,构建了包括“通识教育、专业教育、多元教育”的“三阶段培养、多路径发展”的人才培养体系,形成了“全过程、阶梯式、多元化”实践教学体系及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工科特色和数字经济特色鲜明。近年来,获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、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项目等立项,获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1门、省级一流课程认定38门、省级及以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余项、省级专项人才培养计划4项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8个、省级教学团队14个、省级课程教研室9项、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12项和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余项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,2018年“创新强校工程”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位。2019年和2021年分别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。

学校搭建和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和实践平台。近年来,获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6项、省级金奖1项、省级银奖11项、省级铜奖27项,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50余项,省级350项,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、“挑战杯”课外作品竞赛、机器人大赛、嵌入式设计大赛等重大赛事中摘金夺银,获得国家、省部级以上奖励2000余项。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,学校连续三年名列全国“民办及独立学院”大学生竞赛榜单前20名。

2012年起,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,已累计招收研究生304人,216人顺利毕业。一批教师作为主导师在电子科技大学招收研究生。2015年3月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(中山)落户我校,已招收337人,毕业187人。

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扎实基础,一大批毕业生考取了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中山大学、电子科技大学、武汉大学、西南政法大学、暨南大学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,一批学生赴英、美、澳、加、日等国优质学府留学深造;学校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多彩,先后被评为“全国红十字模范校”“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”;近年来获得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学术、科技、文体等竞赛奖项两千余项。美育成绩突出,原创舞蹈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奖项,并多次登上央视舞台。

(三)高水平的自有师资队伍

学校目前教职工1000余人,建有一支具有高职称、高学历、高素质的自有教师队伍。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0%以上,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比约40%,拥有一批广东省高等学校(本科)教学名师、南粤优秀教师、中山市“英才计划”特聘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,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。学校以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人才引进,不断强化内培,师资数量和高级职称晋升人数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。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,获评中山市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(基地)成绩突出单位”。

(四)积极融入地方产业的协同创新

学校瞄准国家与地方重大产业需求,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。省市共建以来,我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1900余项。实施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战略,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,目前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实验室、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(是中山市首家大学科技园,也是省内同类院校首家大学科技园)、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、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24个市级科研平台以及一批地方智库平台。

学校逐步构建了“大平台、大团队、大项目、大成果”的创新格局,主动对接国家、省市布局的重大研究领域,围绕产业需求及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,承担产学研项目1200余项,合作企业超过750家,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。学校共获得授权专利1800余项,多项科研成果被评价为“国际领先”“国际先进”“国内领先”等,一批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、中山市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项,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。我校被广东省科技厅评定为“2019年广东省科技创新券优秀服务机构”,是省内唯一入选高校。

(五)广泛的对外交流合作

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,先后与美、英、加、意、日等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,培养国际化人才。学校注重开拓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,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国(境)外高校进修深造、合作研究;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到我校任教、开展学术交流。学校现有海外硕士、本科联合培养、暑假海外小学期、交换交流生、境外短期带薪实践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合作项目。

(六)优越的求学环境

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位置、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城区中心地段的莲峰山上,校园环境清幽,书香浓郁,被誉为“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”。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,藏书达280万册;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间;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及食堂,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;设施完善的体育馆、运动场及优雅的校园景观,为学生提供了潜心求学的良好环境。